首页 资讯 正文

祝贺!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

体育正文 58 0

祝贺!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

祝贺!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

【高质量发展调研(diàoyán)行】 ——探寻武威市农业增加值连续十一年稳居全省第一的发展密码(mìmǎ) 武威市(wǔwēishì)凉州区大力(dàl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古浪县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 天祝县石门农业产业园高原夏菜(xiàcài)育苗中心。 农民在田间劳作。 本文配图:新甘肃(gānsù)·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邱暄美 李欣瑶 马颖 金奉(jīnfèng)乾 牛巧丽 新甘肃客户端(kèhùduān)记者 龙毅 武威古称凉州、西凉,因“地处(dìchǔ)西方,常寒凉也”而得名;一句“凉州不凉米粮川”的民间俗语,道出了这里(zhèlǐ)曾拥有的肥沃土地(tǔdì)和丰富物产。 如今,武威市处处涌动着农业发展(fāzhǎn)的活力: 连片高标准农田,节水、增效,牢牢守护着粮食安全底线(dǐxiàn); 大批(dàpī)高原夏菜借助气候优势长势喜人,充实着全国各地的“菜篮子(càilánzi)”; 曾经不生寸草的沙地(shādì)里,沙葱、羊肚菌等成了致富的“金钥匙”; 从前家家户户散养肉羊(ròuyáng)发展成肉羊养殖产业链,走入了全国市场; 曾经的“米粮川”如今不仅米粮满仓,还是中国肉羊之乡(xiāng)、蜜瓜之乡、人参果(rénshēnguǒ)之乡、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高原夏菜之乡……这(zhè)一个个闪亮的头衔,宣示着(zhe)武威农业发展的成绩,也蕴藏着武威市夯实(hāngshí)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提高现代化种养水平的发展密码。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省农业农村厅(tīng)等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省(quánshěng)(quánshěng)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中,武威市再次入围全省4个(gè)激励市,古浪县、凉州区再次入围全省10个激励县;武威羊、猪饲养量和设施(shèshī)瓜菜、食用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所辖三县一区均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凉州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全市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稳居(wěnjū)全省第一位。 曾经的“凉州不凉米粮川(mǐliángchuān)”,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现代(xiàndài)寒旱农业示范区,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夏忙时节(shíjié),本报采访组(zǔ)走进武威的田间阡陌、沙漠戈壁,探寻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领跑全省的发展密码。 “化零为整” 良田(liángtián)粮用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shì)“国之大者”。 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1296.11万吨(wàndūn),而武威市用不到(búdào)全省6%的粮播面积贡献了10%的粮食产量。 如此“超水平”发挥,奥秘何在(hézài)? 行走在武威市凉州区(liángzhōuqū)的田野间,道路两旁是广袤平整的良田;田与田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沟渠、平坦宽阔的机耕(jīgēng)路、现代化的灌溉设施。 这里的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又大(dà)又现代”。 凉州区农业开发项目服务中心主任(zhǔrèn)赵建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凉州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shíshī)田块整治工程,将过去(guòqù)零散分布的(de)“巴掌田”,变成集中平整的“整片田”。2019年以来,凉州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05万亩。 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在(zài)武威市全面铺开。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地力提升、节水灌溉(guàngài)等综合性(zōnghéxìng)工程,形成了“田成片、池有蓄、水连通、旱能灌、路相连、林成(línchéng)网、田园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9.58万亩,占永久(yǒngjiǔ)基本农田的59.3%。 良田(liángtián)粮用,良田良用。 武威市全面落实藏(cáng)粮于(liángyú)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今年,全市粮播面积(miànjī)23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的70%。 入夏,武威市的(de)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正在蓄力生长。 在(zài)古浪县各小麦种植基地,县农业技术推广(jìshùtuīguǎng)中心正在抢抓农时,开展“一喷三防”工作。 正值小麦生长(shēngzhǎng)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养分需求增大。“一喷三防(fáng)”飞防作业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pēnwù),帮助小麦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确保小麦正常(zhèngcháng)生长、正常孕穗灌浆、增粒增重。 在凉州区发放镇下(zhènxià)沙子村优质马铃薯示范(shìfàn)基地,5578亩马铃薯长势喜人。 这个基地(jīdì)实行“农户+基地+公司”的(de)现代化种植模式,统一供应优质种薯、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优化供应链,实现了源头有(yǒu)保障、种植标准化、规模优势降成本。 发放镇党委书记王文东说(shuō):“基地由甘肃盛世硕丰农业公司统一流转土地种植,主推品种为甘农薯7号,亩均(jūn)产量可达(kědá)5吨,亩均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七八百元。” 记者在大片农田里看到的“现代(xiàndài)范儿”,正是(zhèngshì)高效节水的农业技术体系。 “武威(wǔwēi)在农业发展方面最大的劣势就是缺水,所以我们把工程节水(jiéshuǐ)、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深度融合(rónghé),普及推广膜下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11万亩(wànmǔ),构建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如高标准农田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高效节水绿色栽培模式,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武威市农业农村(nóngcūn)局副局长戴红斌说。 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liángfǎ),用心精耕细作。在农机装备方面,武威市有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zhèngcè),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61万台,农机总动力383.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nóngzuòwù)耕种收(shōu)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7%。 同时,武(wǔ)威市建成现代制种基地27.9万亩,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60个,引进推广“四新”项目207项,申报省市农业科技(kējì)项目63个,培育出(péiyùchū)的“武农科1号”被确定为甘肃主推玉米品种。 沙里淘金 “特(tè)”字当家 武威(wǔwēi),地处河西走廊东端(dōngduān),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沙,过去一直是武威农业发展的大患(dàhuàn)。 为了防沙保田,武威提出了“南护(nánhù)水源、北固风沙”的思路,全力守护中部绿洲(lǜzhōu)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 在与沙的博弈中,武威市(wǔwēishì)寸步不让。“十四五”以来,完成治沙造林(zàolín)129.5万亩,封沙育林草29.5万亩。 在与沙的博弈中(zhōng),武威市以“患(huàn)”为利、“沙里淘金”,在沙中种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发展特色产业。 走进位于民勤县(mínqínxiàn)大坝镇八一村的沙葱种植基地,温室栽培、露地栽培、拱棚栽培的沙葱郁郁葱葱。近日,露地沙葱已陆续进入(jìnrù)采收期(cǎishōuqī),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都有可能吃到这种来自沙漠的美味。 大坝镇镇长李财元介绍,大坝镇现有温室沙葱(shācōng)700座、露地沙葱3000亩、拱棚沙葱50座,全镇600多户农民在种植(zhòngzhí)沙葱。 沙葱,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生长在(zài)沙漠中的植物。这种小小的绿色植物,根系发达,用水量极少,在沙漠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shēngmìnglì),还有防风固沙(fángfēnggùshā)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正是看到了沙葱(shācōng)独特优势,民勤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沙葱人工驯化和栽培(zāipéi)。 思路一变沙生金。如今,民勤县(mínqínxiàn)沙葱种植覆盖14个(gè)镇,种植面积达1.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 沙葱,不仅是民勤的特色产业(chǎnyè),也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据了解,当地(dāngdì)的日光温室沙葱棚均产量(chǎnliàng)5000公斤以上,棚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露地沙葱亩(shācōngmǔ)均产量5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达2万元。 民勤(mínqín)的沙地里,长出(zhǎngchū)了绿油油的希望;而古浪县的沙地里,撑起了一个个致富的“小伞”。 盛夏时节,古浪县(gǔlàngxiàn)的最高气温仍然保持在(zài)20多摄氏度。走进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shìfàn)基地的日光温室,只见一朵朵羊肚菌破“沙”而出。 与沙葱相似,羊肚菌不仅喜沙,而且喜寒凉(hánliáng)。 古浪,正好满足(mǎnzú)这些条件。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dà)、光热资源丰富、土壤无污染、病虫害少,加上日光温室(rìguāngwēnshì)保温性好,种出的羊肚菌品质好。”古浪县博裕农业产业发展(fāzhǎn)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凯告诉记者。 目前,古浪全县共有种植羊肚菌的日光温室400座,为全县带来(dàilái)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黄花滩移民区及周边群众(qúnzhòng)提供了就业岗位。 变劣势为优势,天祝县也以同样的思路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找到(zhǎodào)了高原夏菜(xiàcài)这一“赛道”。 在(zài)天祝县石门农业产业园高原夏菜育苗中心内,一座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平整连片的菜地里,莴笋、荷兰豆、西蓝花等(děng)高原夏菜长势喜人。 韩珏是天祝(tiānzhù)富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今年是他(tā)来到天祝从事高原夏菜种植的第23年,他见证了天祝高原夏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lìchéng)。 “天祝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蔬菜(cài)生长周期长,口感好、质量高。”韩珏告诉(gàosù)记者,公司流转了2000多亩地种植高原(gāoyuán)夏菜,从刚开始尝试种植荷兰豆、莴笋,到逐渐增加西蓝花、娃娃菜等品类,年销售高原夏菜8万吨,新鲜蔬菜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和武汉、长沙(chángshā)等市场的欢迎(huānyíng)。 一直以来,天祝县的农民多种青稞,收益远远不及高原(gāoyuán)夏菜。 “以种植面积较大的莴笋(wōsǔn)为例,1亩莴笋可以卖8000元至1万元。蔬菜采收完之后(zhīhòu),温室还可以换茬种植白草莓,每棚白草莓可以卖到3万元。”韩珏(hánjué)介绍说。 近年来,天祝县持续(chíxù)推动高原(gāoyuán)夏菜产业发展,2024年种植(zhòngzhí)高原夏菜17.2万亩,亩均产值7160元;今年(jīnnián)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预计产量可达44.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超过12亿元。 从与沙抗争到(dào)与沙共生,从变气候劣势为种植高原(gāoyuán)夏菜优势,在武威,像这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例子还有很多。 武威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提出打造沿山沿川沿沙(yánshā)“三大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带”,其中,沿山特色产业带以高原夏菜、藜麦(mài)、食用菌、白牦牛等为主,沿川特色产业带以设施农牧业和农产品(nóngchǎnpǐn)精深加工为主,沿沙特色产业带以戈壁农业、特种果蔬、经济林果和沙生药用作物等为主。此外,大力发展以“牛羊猪禽果菜菌草”为主导,以藜麦、中药材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补充(bǔchōng)的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zhǔdǎochǎnyè)。 2024年,全市蔬菜、食用菌产量(liàng)分别(fēnbié)为324.2万吨、12.2万吨,牛(niú)、羊、猪、奶牛存栏量分别达到76.5万头、655.6万只、90.2万头、11.8万头,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yōushì)。 技术(jìshù)赋能 “链”上发力 走进(zǒujìn)古浪县八步沙羊(shāyáng)产业链服务中心,这里车来车往、生意红火。膘肥体壮的“古浪羊”经过过磅、检疫等手续之后,装车运往全国(quánguó)各地。 肉羊养殖是古浪县的(de)传统产业。这里的碱性饲草、祁连山冰雪融水,喂养(wèiyǎng)出了肉质鲜嫩、香而不膻的古浪肉羊。 近年来,古浪县将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入羊(yáng)产业发展中(zhōng),羊产业发展加速提质增效。 首先是养殖规模告别(gàobié)了“小打小闹”。 以前(yǐqián)农户养羊,都是零星养殖(yǎngzhí),规模小、防(fáng)风险能力弱。古浪县推动规模养殖,建起了黄花滩镇金滩羊产业园。这样一来,羊住进(jìn)了养殖暖棚,暖棚聚成了羊产业园区。如今,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2万余座,建成万只羊场15个、千只(qiānzhǐ)羊场540余个,打造规模养殖场(户)近4200个。 其次是(shì)“羊十条”给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 古浪县畜禽检验检疫中心主任赵涛告诉记者,去年,随着《古浪县2024年促进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fāzhǎn)若干扶持意见》的出台,养殖示范点建设奖补(jiǎngbǔ)、种羊奖补、价格临时奖补、饲草料奖补、风险防控奖补、贷款贴息(tiēxī)奖补等10项扶持政策,极大提振(tízhèn)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guīmó)的信心。 更重要的(de)是,古浪肉羊的销售连上了全国的市场。 古浪县搭建了羊产业链线上交易(jiāoyì)平台,羊肉当日均价、交易数据、奖补公告等信息一目了然,养殖户(yǎngzhíhù)可通过平台发布售羊信息。古浪县还活跃着(zhe)几十名“羊经纪人”,他们是养殖户和买方的连接“纽带(niǔdài)”。赵涛告诉记者,许多外地客户不能现场进行交易,可在线上平台通过经纪人与卖家进行对接磋商。这样一来,养殖户不用再去找(zhǎo)市场,市场也不用找养殖户,而且有相关部门全程监管,交易方便又有保障(bǎozhàng)。 今年,古浪县(gǔlàngxiàn)再次升级完善的(de)(de)“羊十条”,围绕标准化无抗养殖场(户)创建、良种扩繁、平台交易、疫病防控(fángkòng)、智慧养殖场(小区)等涉及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切身利益的方面提供奖补,给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和红利。 短短几年间,古浪的(de)羊越养越多,全县肉羊存栏量(liàng)360万只,年出栏量540万只,存、出栏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 古浪(gǔlàng)的羊生意也越做越大,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全县正在努力打造百亿级产业(chǎnyè)集群。 如果说是现代的养殖技术、营销模式带火(dàihuǒ)了“古浪羊”;那么在与古浪相邻的天祝县,是“一条链”带动了夏季(xiàjì)菌菇种植的大市场。 天祝的菌菇产业发展,源自(yuánzì)“时间差”。 进入夏季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超出菌菇的(de)适宜生长温度,市场上菌菇供应不足。而天祝县海拔高,夏季气候冷凉(lěngliáng),其他地方种不了(bùliǎo)菌菇时,天祝的菌菇正好上市。 近年来,天祝县投资(tóuzī)4.43亿元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gāoyuán)食用菌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了6个食用菌产业园。 在基地里,3000座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páiliè),水、电(diàn)、冷链物流等附属设施配套齐全(qíquán)。这里实行“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hézuòshè)+农户”的经营模式,附近群众流转土地、进棚打工,也成为了菌菇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从一株株小小菌丝(jūnsī)培育到(dào)制成食用菌产品,天祝县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集菌种培育,菌棒生产、种植、采收、烘干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xiàndài)食用菌产业链条。”天祝县农业(nóngyè)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主任(zhǔrèn)刘国栋介绍(jièshào)说,由食用菌研究院负责菌种引进和培育,产业园负责生产菌棒,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种植和采收,龙头企业则负责加工、销售、冷链运输。此外,天祝县还引进企业开展香菇酱、食用菌罐头(guàntou)等产品的加工生产。 “我们还(hái)在持续引进上下游企业,目前在建的有分拣包装企业,未来还想在提取食用菌蛋白等方面进行尝试。”刘国栋说,“我们想让这条产业链延伸(yánshēn)得更长(gèngzhǎng)。” 近年来,武威市依托乡村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聚力(jùlì)打造(dǎzào)了以“牛羊猪菜菌”及粮食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及食品(shípǐn)加工产业链。 此外,全市还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lóngtóuqǐyè)22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715家,发展家庭农场9054家,实现了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都有农户(nónghù)深度参与,形成了契约型(xíng)、分红型、股权型等互利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 提到武威的(de)农业(nóngyè),越来越多的品牌耳熟能详:“民勤蜜瓜”“天祝(tiānzhù)白牦牛(máoniú)”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nóngchǎnpǐn)区域公用品牌名单(míngdān);凉州黄白花牛肉、民勤人参果、古浪羊羔肉、天祝藜麦等12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天祝白牦牛、民勤肉羊等5个区域农产品和(hé)圣雪臣祥食用菌、一年一穗藜麦等44个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名录;“凉州农鲜”入围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单。 农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不仅实现了产出(chǎnchū)好(hǎo)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也让武威农产品美誉度越来越高。 如今,武威市不断挖掘寒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fāzhǎn)(fāzhǎn)的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寒旱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农业生产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yītiáo)符合区域实际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让“凉州不凉米粮川”处处展现出农业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的好(hǎo)“丰”景。 武威大地的丰收“密码(mìmǎ)” 盛夏时节(shíjié),万物生长。行走在武威的田野间,高标准(gāobiāozhǔn)农田一望无际、沙生植物长势喜人、羊产业欣欣向荣……“凉州不凉米粮川”的美好图景,在眼前一一铺展开来(pūzhǎnkāilái)。 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一位,武威市的田园(tiányuán)画卷背后有辛勤劳作和创新探索,也有独到的丰收(fēngshōu)“密码”——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nóngtián)建设、推广小麦(xiǎomài)浅埋滴灌等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升耕地质量等,用不到全省(quánshěng)6%的粮播面积贡献了10%的粮食产量。 培育壮大富民(fùmín)产业。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提出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以“牛羊猪禽果菜菌草”为主导,以藜麦、中药材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zhǔdǎochǎnyè)。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奶产业链,以及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fúwù)等于一体的(de)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抓(zhuā)良种繁育、抓良技建设、抓良机推广、抓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现代化(xiàndàihuà)种养水平。 一条条发展(fāzhǎn)举措背后,是以“患”为利、变劣势为优势的底层逻辑。缺水,那(nà)就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nóngyè)上(shàng)想办法;沙多,那就治好沙、用好沙。事实证明,打开思路、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现代化发展,让武威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农业发展图景,也(yě)成为武威农业增加值领跑全省的发展“密码”。
祝贺!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